【教育改革不能只是用「談」的】

谷月涵
又到了學校的畢業季節,不少年輕人即將走出校門,去面對另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生階段。雖然我離開學校已經夠久了,但是還是有很多深刻的回憶。

至於每個人都關心的台灣教育問題,給我的第一個印象,是二十年前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,晚上逛夜市時,竟然看到大約三、四年級的小孩,在搖晃閃爍的燈泡底下埋頭寫功課。

台灣教育給我的第二個印象,一樣是二十年前我在東海大學進修時,住在學校的宿舍裡,同寢室還有幾個台灣的大學生。有一回我從外頭進來,打開房門,發現大家正翻著書努力寫報告,或者該說大家都很認真的在抄書;我看了下一跳,因為這在國外是很嚴重的情況,若是被發現,可能不只死當,搞不好還會被fire掉。

看到這麼令人「震撼」的場景,接著我就自以為很上道地提議,沒關係,你們慢慢抄,我到外面幫你們把風,教官來了我會通知你們的。結果換成那幾個室友用一種十分怪異的眼神看著我,好像我是從火星來的人一樣。這下我才知道,原本在台灣抄教科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,而這些大學生寫報告的時候看起來好像很辛苦的樣子,其實他們平時輕鬆慣了,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稍微有機會翻一下書。

與美國學生相比,台灣的學生是小時候辛苦,大了反而輕鬆;美國卻剛好相反,隨著年紀的增長,學生的學習份量及壓力逐漸加重。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台灣的教育體制是靠「背」出來的,像以前的文人要學書法就得學宋朝的字帖,要學詩就非得背唐詩不可,因為這兩個朝代是文化最發達的階段。

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,後來的明、清再到民國,文化的發展程度都不如唐宋時期,因為後來的人只知道背前人的東西,自己的發明和創作卻很少。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不是壞事,但是像這麼迷戀過去的環境,這個國家的文化是不會進步的,因為都已經死在八百年、一千年以前了。

整個社會如此,個人也不會有創新的精神,年輕人的創意都被局限在前人的經驗裡;就像大學裡,學長一定會找出一大推考古題給學弟學妹們,認為這是照顧後輩的第一要務。

每當我和別人討論這樣的觀點,每個人都同意我的看法,認為小孩子不應該這麼辛苦的念書、作功課,知識是要理解的,而不是要用背的。但是制度還是無法改變,這點也讓我非常看不下去。
我的兒子今年十七歲,當初我們從美國回台灣的時候,也為了小孩子的教育問題而苦惱;當時考慮的是要選擇對他比較好的教育制度。如果看他那麼小就必須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受苦,我會很難過,覺得他太可憐、太辛苦了;不過如果等他大一點,或許就無所謂了。

小孩的教育中,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要死背九九乘法,計算機發明這麼久了,為什麼還要去死背這種運用工具就可以得到答案的教育方式。每一次我提出這種看法,台灣朋友一定會說,如果九九乘法這麼基本的東西都不會的話,萬一碰到沒有計算機的場合,會連最簡易的加減乘除都不會,那又該如何?

我的答案是,算不出來你會死啊!在找不到計算機的時候,頂多不要算不就好了;阿扁總統不也常說,有這麼嚴重嗎?孩子接受教育的時間很有限,你是要把時間花在將他訓練成為計算機,還是要花在訓練他成為具有領導特質的人才上面。

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碩士時,有門必修科目,就是會計,當時我唸的十分辛苦;因為會計是企業的語言,要學很簡單,但是要深入就得下工夫。我的一位朋友同時間也在哈佛大學讀書,他也選了會計這門課,並且信心滿滿地說要把會計搞通。過了幾個月我們碰了面,我問他會計學得如何了?他說已經不學了,因為實在太難了。我問他,以後若是進了企業工作,會計不通怎麼辦?他的回答差點沒把我給氣死;他說,我們哈佛是培養企業領導人的學校,會計這種東西只要了解一個大概就可以了,大不了以後就找你們這種專門學會計的人來幫我計算就可以了。

這就是我剛才說的,你要買個計算機來做計算,還是要把你的小孩訓練成計算機,這樣你就可以省下買計算機的錢了。

台灣的學生都很尊重老師,這是好事,但是尊重老師不代表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,也不代表在課上只能說「Yes,Sir!」更重要的是,尊重別人不代表不需要尊重自己,你要有自己的看法,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。

我還記得,當證期會要求上市上櫃公司公布他們當年度的財務、獲利預測時,證期會的官員問我們用不用這項資料?其實美國並沒有這項規定,因為公司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,不能隨便發布公司的營運預測數據;若是遇到經營環境發生變化,公司要修正財測目標時,不管是向上修正還是向下修正,都有可能遭到投資人的控告;如果你不能準確掌握環境的變化,那就不該對外公佈你沒有把握的資訊。

過去我們在台灣找分析師時,就要不斷修正他們的觀念;我嚴格要求分析師,如果發現他們採用上市公司自己發布的預估數字就開除;如果這些數據能用,那我還要你幹麼!所以就算是分析師也要有自己的看法,要自己去判斷產業的前景,自己去抓公司的盈餘數字。

談到這裡,我突然發現女人其實比男人更聰明。因為我在公司的時候,公司的每個人(多數是男人)都說我講的對;可是一回到家,我太太總是說我不對,而且她的也很有道理。所以,我發現做太太都比做先生的聰明。

台灣的年輕人對主管言必稱是,那是因為他們從小所受的教育訓練就是如此;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次我都講的都對,所以需要旁人來告訴我;而我最不需要的,就是每個人都說我做得對、講得好,這樣長久下去,會讓我以為自己是上帝。

在美國,不斷有新的教育方式被提出及試驗,當然通常是失敗的多,但是失敗才會調整,而在調整的過程中,才能找出最好的教育方式。基本上,我們希望小孩盡早找出自己的創造力、想像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,美國小孩的想像力比較強,當然不完全是成功的;而在基本的計算訓練方面則比東方小孩弱得多;同時美國學生也不像亞洲學生一樣用功,甚至被寵到有點懶惰、有點笨的地步。

記得有一次看到電視新聞報導加州大學進行一項測驗,亞洲學生的成績相當優異;記者還訪問了一位美國學生,問他的看法。這位美國學生對著鏡頭喊冤說,這根本不公平,他們比較用功,成績當然會比較好。聽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。自己不用功就算了,還怪人家太用功,成績比自己好。不過這位學生講的相當認真,顯然真的認為這是一場「不公平」的競爭。

人類自發現電以來,由IC到晶片組,到CPU,到PC,到網路,再到IA,發展的時間一直在縮短,但是對人類影響程度卻是無分軒輊。所以以前可以慢慢學、慢慢調整教育的制度,但是現在變化這麼快,不能不加快教育改革的腳步。念唐詩當然可以保存既有的文化傳統,但是慢慢地就會跟不上時代了。

如果我們用結果來論斷,台灣的教育其實也都很好,像經濟、社會、政治在亞洲地區都是佼佼者。我們老美也有一句話說:If it ain’t broke, don’t fix it.這句話的文法不通,故意用程度較差的藍領階級的口吻講出來的。正確的句子應該是:If it isn’t broken, then do’t fix it.(如果東西沒壞,就不要去修理它。)如果台灣的教育沒什麼大問題,為什麼要去改變它?抱著種心態的人占的多數,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談教育改革那麼多年後,還是需要一直談教育改革的原因,因為根本沒有改善。做為教育的媒介,綸路與書本最大的差別在於,書的內容是固定、單向的被動工作,網路則是變化、多元的主動工具;美國學生會不斷地在網路上找尋他的答案,台灣的學生則拚了命背下書上所有內容。等到他們長大了,美國年輕人不需要別人告訴他要做什麼,台灣的年輕人就只能等著號人告訴他:你該這樣、你該那樣!



列印這篇文章:請按這兒,進入適合列印的版面。
請您替這篇文章打個分數:

最差      最好  


【心情小品】